為進一步幫助考生提升申論答題水平,山東公務員考試網(m.lanrencai.cn)特別推薦申論熱點解讀“培育科學文明飲食習慣,拒食野味!”希望考生閱讀本文,對申論熱點的把握有一定的幫助。
【熱點概況】
2月24日,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舉行閉幕會。會議表決通過《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、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》。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,下一步要抓緊全面梳理現(xiàn)行有關法律規(guī)定,統(tǒng)籌開展相關立法修法工作。
【各方觀點】
@正義網:全面禁食野生動物以及法律禁令的落實效果,既關乎野生動物的生態(tài)發(fā)展權益,也關乎人類的健康發(fā)展權益,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部分,理當成為科學立法、嚴格執(zhí)法的當務之急。
@工人日報:法律之上還有道德。我們用數(shù)千年的時間完成了文明的進化,不應該放縱自己輕易退回蠻荒時代。全面禁食野生動物不僅應成為法律規(guī)定,而且應成為道德自覺,因為這關乎人類文明的安全與體面。
@新華網:“保護野生動物,就是保護人類自己”,這不僅是抗疫時期的社會共識,也應是我們始終堅守的信條。疫情終會過去,絕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!
@光明日報:敬畏自然,改變生活陋習,就是要回歸自律、文明的綠色生活方式。人們不貪戀“口腹之欲”,不接觸、食用野味制品,就可以從源頭大大減少此類疫病的發(fā)生概率。
【深度分析】
(一)濫食野生動物陋習不改的原因:
1.一些人盲目迷信野生動物的食用與藥用價值,不乏涉及野生動物的“偏方”。
2.傳統(tǒng)飲食文化中有“獵奇”的陋習,把吃野味當做身份、地位、財力的象征。
3.食客缺席法律問責。在以往的法律實踐中,無論刑法還是野生動物保護法都側重于打擊非法捕殺,而缺少針對食客的具體罰則。
4.野生動物非法交易利潤高、違法成本低,存在較大灰色利益空間,一些人為牟利不惜鋌而走險。
5.法制不完善、執(zhí)法不嚴格、監(jiān)管乏力。
(二)在現(xiàn)有修法或出臺相關決定的基礎上,還應做的努力:
1.相關職能部門公布禁食野生動物名錄,并對名錄實施動態(tài)管理,根據(jù)相關情況變化調整更新補充禁食名錄。
2.各監(jiān)管部門要時刻繃緊履職盡責的弦,加強市場監(jiān)管,堅持嚴格執(zhí)法,加重處罰獵捕、交易、運輸、食用野生動物,形成常態(tài)機制,保證監(jiān)管的寬度和深度。
3.國家立法必須關注相應的配套工作。促進人工繁育野生動物的產業(yè)、人員轉方向。
4.面向全社會加強“野味科普”,引導樹立保護野生動物的價值導向。要有針對性地讓各地公眾都能明確,到底什么是不能“嘗鮮”的。對涉及野生動物的“偏方”,該打假就得打假,該扒皮就得扒皮。
5.構建起健康的飲食文化習慣。普及健康飲食知識,倡導“減鹽、減油、減糖”“不吃野生動物”等理念,控制慢性病和傳染病等危險因素,解決好“吃什么、怎么吃”的問題。
6.消費者增強自律意識、法律意識、衛(wèi)生意識,摒棄獵奇、嘗鮮心理,主動抵制、遠離各類野味,為禁食野生動物奉獻一份責任。
【參考文章】
培育科學文明的飲食習慣,關乎國家和民族的未來
近日,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、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。今后,我國將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,違法者將受到重罰。
濫食野生動物陋習給生態(tài)安全和公共健康帶來極大風險。歷史常常有驚人的相似。17年前,一場非典疫情突如其來,專家最終認定果子貍為病毒宿主。今天,新型冠狀病毒肆虐,專家高度懷疑與野生動物有關。既然濫食野生動物教訓沉痛,為何還有人陋習不改?有人把吃野生動物視為“有面子”,不僅自己吃,還將其當作珍稀禮物送人。有人對于各種野味充滿好奇,即便明知有風險,也要拼死“嘗嘗鮮”??茖W研究表明,近年來世界各地出現(xiàn)的新發(fā)傳染病,大都和動物有關。統(tǒng)計發(fā)現(xiàn),超過70%的新發(fā)傳染病來源于動物。這些病毒本來存在于自然界,野生動物宿主并不一定致病致死,但由于人類食用野生動物,或者侵蝕野生動物棲息地,使得這些病毒與人類的接觸面大幅增加,給病毒從野生動物向人類的傳播創(chuàng)造了條件,加之交通的便利和人口的流動,使得流行病暴發(fā)的概率大大增加。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,對于保障生態(tài)安全和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義。
只有敬畏和尊重自然,人類才能實現(xiàn)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。自古以來,中國人就有“天人合一”的觀念。面對大自然,心中有一種敬畏感。在中國人的眼里,人和自然是息息相關、和諧共生的?!痘茨献印吩疲骸安缓詽啥鴿O,不焚林而獵”“魚不長尺不得取,彘不期年不得食”。這就是告訴人們,捕魚狩獵,都要遵循自然規(guī)律,不能毫無節(jié)制、無度索取。千百年來,人類為了生存發(fā)展,馴養(yǎng)了很多家禽家畜如雞鴨牛羊等,完全可以滿足日常飲食需求。人和動物都是大自然生物鏈的一環(huán),環(huán)環(huán)相扣。100多年前,恩格斯在《自然辯證法》中寫道:“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。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,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?!睆纳鷳B(tài)學的角度看,野生動物絕不是人類的食物,而是人類的伙伴。如果人類跨越界限,肆無忌憚地捕食野生動物,打破自然界的生態(tài)平衡,必然導致巨大的災難。
倡導科學文明的飲食習慣迫在眉睫。人類的食物來源于大自然,人類的生存離不開大自然的賜予與滋養(yǎng)。當前,中國經濟進入快速發(fā)展時期,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,但飲食混亂問題非常突出,“吃出來的病”日益增多,高血壓、糖尿病等慢性病呈井噴趨勢。因此,亟須將飲食納入法治軌道,倡導科學文明的飲食習慣。在這方面,日本的經驗值得借鑒。例如,自2005年7月起,日本實施《食育基本法》。所謂食育,就是關于飲食的教育。該法提出,食育乃生存之本,是智育、德育和體育的基礎。日本以家庭、學校等為單位,將食育作為一項國民運動普及推廣,通過法律手段保障食育計劃的推行。另外,日本還設立了“食育月”和“食育日”,以此增進國民身心健康。在日本的學校里,午餐并不僅僅是為了吃飽,而是與飲食觀念、營養(yǎng)知識、飲食衛(wèi)生、飲食安全、飲食文化等“食育”內容聯(lián)系在一起。學校通過“吃”這個每天必做的事情,讓孩子們把每一頓飯吃得有滋有味,從而養(yǎng)成正確的飲食習慣,增加對本國飲食文化的認同感。
培育科學文明的飲食習慣,關乎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。民以食為天,食以安為先。健康中國,離不開健康的飲食。希望全社會攜起手來,共同培育科學文明的飲食習慣,人人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,形成良好的餐桌文化,更好地享受生活!
?。▉碓矗喝嗣袢請?,有修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