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名中國游客大鬧亞航航班的事情還沒完,又有關(guān)于中國游客在泰國不文明行為的消息:14日曼谷大皇宮壁畫前的一排柵欄被一群中國游客弄倒,好在沒有破壞壁畫,造成損失。工作人員與其溝通時,中國游客大聲反駁,與工作人員爭吵,直到工作人員指出現(xiàn)場有閉路電視監(jiān)控,中國游客才安靜下來。
中國游客,當(dāng)然是“少數(shù)”或“極少數(shù)”,那就說“少數(shù)中國游客”吧——“中國”兩個字是避不開的?!吧贁?shù)中國游客”屢屢發(fā)生不文明行為,有人說太丟中國人的臉,有人說這是個案,跟其他中國人無關(guān),不能算丟中國人的臉。
哪一種觀點更有道理?這要看哪一種觀點更符合人的內(nèi)心感受,更有心理依據(jù)。因為臉面,即榮辱感,不是一個實物,但也不是一個純抽象的概念,而是一種心理感受。
在兩名中國游客大鬧亞航航班的事件中,同機的其他中國游客發(fā)微博說,太丟中國人的臉了!這是出于真實的感受。不在現(xiàn)場的人,沒有這個感受,就容易說出“這是個案,跟其他中國人無關(guān)”這樣的話,這是在純抽象的概念層次上說話,用概念來否定在場者的感受。而感受不是抽象的東西,是實實在在的內(nèi)心活動,就好像“痛苦”,雖然不是實物,但你不能說痛苦不是一種心理現(xiàn)象、心理事實。
兩個人結(jié)伴同行,一個人舉止極不妥當(dāng),被人側(cè)目,其同伴會有什么感受?無動于衷,泰然處之?這是他個人行為,丟的是他的臉,跟我無關(guān)?還有一種感受就是:我跟他或她在一起,別人會怎么看我?如果所有人都是前一種感受,還會有“物以類聚,人以群分”這句話嗎?
是否丟中國人的臉,還有一個判斷的依據(jù),即少數(shù)中國游客屢屢發(fā)生的不文明的行為,是否表現(xiàn)出國人的某些共同的特征,是否影響了外界(外國)對“中國人”的整體評價?
在這次“弄倒柵欄”事件中,工作人員與有關(guān)中國游客溝通時,中國游客大聲反駁,與工作人員爭吵,直到工作人員指出,現(xiàn)場有閉路電視監(jiān)控,中國游客才安靜下來。已經(jīng)有太多的報道、評論,以及有國外旅游經(jīng)歷者的口頭相傳,都表明一些中國游客在國外一些安靜的場合旁若無人地大聲喧嘩,已經(jīng)成了一種標(biāo)志性的行為,一些外國人據(jù)此可以判斷出你來自什么國家。如果類似的個案太多,疊加在一起,其效果就不是“個案”的效果了。你自己可以否認丟了中國人的臉,但你無法否認這種行為影響了老外對“中國人”的觀感。不承認這個效果,不等于這個效果不存在。
還有一個好的、很正面的個案,大大提升了中國在國外,至少是在韓國民眾心目中的形象。12月2日,從加拿大溫哥華飛廣州的南航CZ330航班上一嬰兒突然發(fā)病,機組備降最近的美國安克雷奇機場,嬰兒得到及時救治。為了達到備降要求,飛機丟掉價值21萬元的30噸燃料,此外,備降還要支付機場保障等費用。中國南航此舉與此前大韓航空副社長趙顯娥導(dǎo)致的“堅果回航”事件形成鮮明對比,韓國民眾紛紛在網(wǎng)上發(fā)帖評論:“大韓航空看見了嗎”、“韓國好丟臉”、“損失了經(jīng)濟利益,卻贏得了無價的信任”等等。這也是一個個案,但是,在韓國民眾眼里,就是中國的形象。趙顯娥因“堅果問題”耍橫,也是個案,但韓國民眾認為,跟中國南航一比,趙顯娥讓韓國丟了臉。沒辦法,個案、個人就是有這么大的殺傷力或提升力。
國家旅游局試圖規(guī)范中國游客的行為,也有改善、提升中國游客的整體形象的目的。不能用“個案說”來否定這種努力的必要性。至于具體如何操作更合理、更有效,另當(dāng)別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