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寶教育旗下公務員考試網站
網站地圖     設為首頁     加入收藏
當前位置:主頁  >> 申論資料  >> 其它   
其它
半月談2011年第13期評論:文化也是民生
http://m.lanrencai.cn       2011-12-14      來源:山東公務員網
【字體: 】 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

  近日走進重慶,吸引我的,不僅有市民“唱讀講傳”的熱情,更有鄉(xiāng)村“文化民生”的勃興。
 

  從鄉(xiāng)村“三進三同”回來的同志特別推薦,地處渝、陜、鄂交界處的巫溪縣.是三峽庫區(qū)移民開發(fā)縣,也是國家扶貧開發(fā)重點縣,以“文化民生”推進“樂和家園”建設,帶來了鄉(xiāng)村全新的氣象。
 

  關注民生,已經成為當下各級政府的工作重點,也是廣大百姓的熱切期待。但是,什么是民生?人們更多地把目光投向經濟加速發(fā)展、設施加速建設和財富加速積累??墒牵r民的文化生活、精神期待和心理需求呢?一時還難以進入地方政府的執(zhí)政視野,難以提上鄉(xiāng)村建設的議事日程?!案纳泼裆⒉恢皇浅约t燒肉、穿漂亮衣服就夠了,健康的精神生活也很重要?!敝貞c市委領導的提醒是講到農民的心坎上去了。
 

 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早已為我們熟知。生理需求,安全需求,社交需求,尊重需求,自我實現需求,人的需求是有一定層次的。但是,“當人的某一級需求得到最低限度滿足后,才會追求高一級的需求,如此逐級上升,成為推動繼續(xù)努力的內在動力”,這一假設則未必符合實際。即使是鄉(xiāng)村貧困人群,也是既有生存需求,也有發(fā)展需求,既有溫飽需求,也有文化需求。
 

  鄉(xiāng)村社會在城市化的呼嘯前進中,正承受著沉重的沖擊。鄉(xiāng)村的凋敞,文化的失落,已是新聞輿論接連不斷的警示。我回老家探親,看到年輕人差不多都離開了,散落到一個個遙遠陌生的城市里打拼全家的生計,尋找人生的前途,留守在家的多是老人、婦女和孩子。村莊給人的感覺是空虛的,尤其到了夜晚.鄰居們早早就入睡了,偌大的村莊籠罩在沉沉的夜幕中,沒有燈火,也沒有狗吠,一片沉寂?!皼]有歌聲便沒有生活,猶如沒有太陽便沒有生命一樣?!边@是文化人的表述。我在心里反復追問:這些留守的鄉(xiāng)親們,屬于他們的歌聲、太陽在哪里?因為發(fā)生了富士康駭人的勞工悲劇,因為出現了珠三角連續(xù)的勞資沖突,新生代農民工的勞動環(huán)境、文化生活、精神健康、城市融入等問題,已經被社會一再聚焦??墒?,留守在鄉(xiāng)村的人們,同樣需要文化的滋潤,需要生命的陽光。在單調、枯燥的日子里,除了思念親人的冷暖安危,除了等待親人的匯款家書,他們的公共文化生活在哪里?
 

  鄉(xiāng)村發(fā)展在單—— GDP導向的軌道中,路也是越走越窄。尤其是貧困地區(qū),貧窮所意味的匱乏,不僅是物質,還有心志,能力,權利,自由,尊嚴。傳統的地方戲曲、民間節(jié)會,在不少鄉(xiāng)村已經絕跡。迅速普及的電視節(jié)目中泛濫著的消費文化,跟農民又相去甚遠?!懊襟w創(chuàng)造了需求,我們迷失了方向?!庇谑牵覀兛吹搅肃l(xiāng)村賭博風氣的急速蔓延,農忙時節(jié)一過,打麻將賭博幾乎是唯一的消遣。于是,我們看到了各種宗教勢力的乘虛而入,村民們從新建的一座座教堂里,尋找聚會的場所和機會,彌補心靈的寂寞和空虛。如何以先進文化去開啟民眾生活的智慧,去激活民眾發(fā)展的渴望,去拓開民眾精神的天地?一批批肩負使命的民間志愿者,奔赴鄉(xiāng)村,從事平民教育,從事文化建設,把知識和理想播撒在農村的土地上。重慶巫溪縣與民間環(huán)保組織“北京地球村”牽手,創(chuàng)辦樂和書院,建設“樂和家園”。對于巫溪農民來說,這是改變自身生活的一場社會實驗,這是他們參與重塑自身生活生產方式的一場文化變革。巫溪的主政者曾再三思考:經濟統計數字的增長與民眾生活幸福的感受到底是什么關系?一味的經濟發(fā)展,在不發(fā)達地區(qū)的意義到底何在?怎么才能避免GDP走到生活的反面?這個地方太貧困了,沒有辦法逼出辦法,從而在“樂和家園”的建設中,找到了一個新的方向、新的希望。
 

  鄉(xiāng)村關系在社會流動、利益分化的浪潮中,顯現了原子化、陌生化和叢林化的跡象。在無所依傍的農民對權勢的依附、對財富的崇拜中,根深蒂固的熟人社會在解體,守望相助的道德傳統在動搖,鄉(xiāng)規(guī)民約的道義資源在流失。鄉(xiāng)村社會的重建,需要文化的支撐,意義的證明,農民也要為自己的生活找到目標和說法。巫溪“樂和家園”的建設,就是要讓農民在集體的文化活動中重新組織起來,找回心理歸屬,重建社會資本,品味生活情趣,體驗人生價值。有村民說:“大家伙每天準時自發(fā)到院壩來報到,一起跳壩壩舞,唱樂和歌謠,做樂和操,學學政策,聽聽新聞,麻將也打得少了,大家說話也客氣了,鄰里關系也好了,扯皮打架的也少了。哪家有點什么事,不用他開口,我們每人搭把手,就幫他解決了。
 

  文化民生,這樣的文化應是有根的文化,根在傳統,根在民間,根在發(fā)展。不是簡單地以鄉(xiāng)村之外的城市文明去置換、去消解原來的鄉(xiāng)村文明,不是簡單地以鄉(xiāng)村之外的先進文化去否定、去替代鄉(xiāng)土文化,而是在與城市文明的撞擊中,在以先進文化的導引中.更多地重視傳統文化的承接和轉化,重視廣大百姓的參與和創(chuàng)造,重視鄉(xiāng)村社會的發(fā)展和進步,從而建設新鄉(xiāng)村文明,生長新鄉(xiāng)土文化。
 

  文化民生,這樣的民生應是豐富的民生,超越經濟指標的單一取向和財富積累的唯一尺度,尋求的是生活的色彩斑斕,是幸福的陽光普照,是每一個人的自由全面發(fā)展。



互動消息